童医树(重庆)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欢迎您!
你的良药,怎么变成了我的毒药——安全用药检查到底有多重要

不久前,昱博士儿科连锁门诊接诊了一例发热患者,查血常规结果发现白细胞数量急剧下降已经低于白细胞危急值。

经医生追问,孩子有在家自己服用解热退烧药的病史。再追问又发现,孩子曾经在半年前的一次发热吃了退烧药后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接诊医生高度怀疑孩子对解热镇痛药超敏,经安全用药相关检查结果显示,孩子果然对解热镇痛药物代谢过慢,导致毒副作用增加,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每次发烧一用退烧药,孩子的白细胞就会迅速降到安全值以下。

显然,若能提前知道宝贝对特定药物用药的风险性,就能避免此类结果的发生。



药能治病,也能致病。

传统的“千人一药”给药模式隐患很大!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1. 中国0-14岁儿童达2.23亿,数量全球第一,2015-2022年又将迎来中国第四次婴儿潮

2. 每年全球约有上千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其中2/3死于用药不当

3. 儿童类药物仅占5.6%

4. 肝肾发育不全,更容易发生不良反应

5. 可借鉴的临床试验数据最少



别让你的孩子以身试药!为什么同样的药物对有的人是治病良药,对有的人却毫无作用,甚至是要命的“毒药”?


大家都看过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那个令人震撼的《千手观音》表演吧,里面的21位聋哑舞蹈演员中有18位都是由药物导致的耳聋!他们绝大部分都是在两岁前后因发烧时使用抗生素导致的耳聋!那如何让儿童安全用药、科学用药才能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呢?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几种表现。

药物作用于人体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

不同的作用效果

1有效无害

2有效有害

3无效有害

4无效无害


药物无效甚至有毒副作用,往往都是基因惹得祸。人类有许多基因,每个基因都存在一系列的突变,会导致同种药物的药效发生改变,这些基因的突变又会导致以下三种结果:

在相同的药物与剂量下

1体(血)内药物过少—无效

2体(血)内药物适量—安全有效

3体(血)内药物过多—毒性

以上又可将人体细分为4种代谢型:

因而能使药物对患者产生有利、有害、甚至致命的反应。


安全用药科学三步走

科学了解孩子

1基因检测,解密孩子基因中隐藏的个体化用药信息,拥有一本孩子的用药健康说明书


早知道,避免伤害

2药物选择,选择与体质更契合的药物和更安全的剂量


个体化用药

3安全用药,减少药物损害获得更好疗效。

为什么要特别重视新生儿安全用药筛查?


对儿童用药的安全性认识

一些药物上市后,或新的药物进入临床研究后,为了扩大用药人群,使更多患者得到药物的治疗逐渐将药物开发用于儿童的适应人群;

许多已上市药物和用于儿童的说明书中缺少儿童用药的充分信息,缺乏药物对特定发育过程中的儿童人群可能存在的全面评价,并且有些影响难以在临床试验中或通过常规的上市后临床试验来发现。

因此,成人和儿童间存在的差异可能会影响药物用于儿童的安全性评价。

适用人群

1. 有药物不良反应家族史的新生儿及儿童

2. 用药治疗效果不好的新生儿及儿童

3. 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时间服药的新生儿及儿童

4. 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新生儿及儿童

5. 0-15岁要求做检测的新生儿及儿童


检测项目介绍

检测内容包括新生儿及儿童最常见的七大类药物:解热镇痛药、肠胃不适药、抗过敏及哮喘药、抗感染药、止咳平喘药、糖尿病药、镇静安神药。

精选中国人群与这些药物不良反应和代谢能力关联性最强的基因:

CYP2C8、CYP2C9、CYP2C19

CYP2D6、CYP3A4、CYP3A5

ADRB2、G6PD、HLA-B

NAT2、UGT1A1、12s rRNA


采集方法推荐

检查手段简单无痛,口腔拭子刮取点粘膜脱落物即可。


另外还有外周血、干血斑检测方法。

报告周期:10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