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医树(重庆)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欢迎您!
一根烤肠引发的流血事件,触目惊心!

​​


我们提倡,可以在两餐之间适量给娃提供些健康零食,来满足他的能量所需。

但是,现在的孩子滥吃零食的情况越来越多。


根据我国疾控中心的报告,2岁及以上人群零食消费率从90年代的11.2%上升至近期的56.7%。

滥吃零食除了不健康之外,有些零食甚至还自带“凶器”,放任宝宝乱吃,可能会出事。


不信??活生生的案列就在这里!!▼


2月24日,湖北巴东县10岁女孩子在游乐场边吃热狗边跳床,不料竹签扎入喉咙,甚至是刺穿脑干扎入小脑。

看到这里,脑补一下现场画面,身体都在打哆嗦。

所幸的是,经过三个多小时的紧急手术,竹签顺利拔出,女孩保住了性命,且恢复得不错。


——新闻来源于人民网微博


原以为这只是个例,没想到在这个事件之后,众多网友纷纷表示有过相同触目惊心的例子。

网友A:我小时候的玩伴一边跑一边吃雪糕,棍儿直接插进鼻子里,流了好多血。我特别害怕这种竹签木棍儿的。

网友B:我们小区一娃儿边吃包谷边跑,结果筷子通过鼻子,穿插到眼睛。



这些活生生的例子警示着我们,很多孩子常吃零食都隐藏着致命的危险,而有的家长却不以为然。

危险系数爆表的零食有哪些呢?


1、带“把儿”的零食


带棒儿、带签的零食最好不要给孩子吃,如果孩子非要吃,那么请家长一定要看着孩子,并告诉孩子要安安静静地吃,不要跑不要闹。


另外,家长可以把棒子、签子横着拿着吃,最好把食物剥离出来,再给孩子吃。


2、带“干燥剂”的零食


别小瞧零食袋里面的干燥剂,一包小小的干燥剂杀伤力是致命的。

两年前一男孩因为好奇把零食干燥剂倒水里,结果水瓶直接爆炸,孩子右眼被溶化导致失明,再也无法恢复。

——新闻来源于人民网微博


虽然不是所有的干燥剂都会遇水爆炸,但是为了孩子安全着想,给孩子吃零食时,建议把干燥剂取出扔掉,千万不要随便放着,让孩子碰到。


3、“添加剂过多”“口味过重”的零食


孩子的肠胃发育不完善, 添加剂过多、口味过重要避开。

这些零食不但高油、高糖、高盐、高热量,主要是没营养还浪费钱,你们说一举三不得的事要不要干?


4、容易“噎住”的零食


容易噎住的零食比较常见的就是花生、瓜子、杏仁等,在这里,再次强调这些危险的零食就不要随随便便的喂孩子。


看都看到这里了,怎么好意思不来点干货?

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指南2018年》,2-5岁孩子,吃零食请注意这些。

吃好正餐,适量加餐,少量零食

零食优选水果、奶类和坚果(弄碎了吃)

少吃高盐、高糖、高脂肪零食

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

零食应新鲜、多样、易消化、营养卫生

安静进食零食,谨防呛堵

保持口腔清洁,睡前不吃零食




如果孩子在吃零食的过程中,不幸被噎住或者卡在喉咙里,怎么办?

答:可实施海姆立克急救,不过海姆立克急救法使用有条件:

(1)小孩被呛到,如果能咳嗽,能呼吸,能哭闹,能说话,这就说明气管还能(至少部分)工作,这就不叫气管梗阻,不需要使用海姆立克(使用海姆立克的话,会增加孩子的难受程度,还有可能因为一个寸劲儿,反而把异物推往更深的地方)。


这个时候就应该让小孩咳,大多数时候,异物是能通过咳嗽自行排出的。如果无法排出,或者孩子还有咳嗽或者其他症状,请第一时间就医。


BUT  BUT  BUT !!!

(2)异物阻塞了气道,小孩不能说话,不能咳嗽,几乎无法呼吸(脸色/口唇有憋青),请立刻按照正确的方法(分 1 岁以下和 1 岁以上),及时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


在正确的条件下正确地使用海姆立克,是能救命的。

——新闻来源于人民网微博


如果家里有小孩,请确保至少有一个成年人会使用海姆立克。下面是海姆立克的教学视频,点击即可观看。


(昱博士儿科连锁急急救课堂学员实操)

另外多一句嘴,观看一遍,甚至是几遍,不意味着你已经学会。

要实操!

要实操!

要实操!

要掌握动作要点!

要知道具体的位置!

光看一遍是不行的,不实操,看多少遍都是白搭。

文中漫画来源|年糕妈妈


昱博士儿科连锁为大家提供

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法+外伤处理

线下实训课堂

五节课程复训完成,全额退学费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