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妈妈高价在网上买了“睡眠训练”课程,在家给孩子“解锁趴睡”,却不幸导致3个月宝宝窒息身亡的新闻在朋友圈刷了屏,该事件引起了宝妈们对“婴儿睡眠”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婴幼儿到底能不能“趴睡”呢?
各大睡眠指南早已做了明确建议,对于大部分一岁以内的宝宝,除非有医生认为的特殊情况。仰卧位是比较安全的睡眠姿势,这可以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简单的说:“解锁趴睡”确实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可能有家长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么危险的“睡眠训练”课程,为什么还会有家长愿意花高价买单呢?这里不得不说到目前有关婴儿睡眠的现状。
2016年12月发布的国内大数据《中国宝宝睡眠现状白皮书》,超过75%的家长表示宝宝夜间睡眠不好,尤其是6-12月龄宝宝,夜间睡眠明显不佳,夜醒次数较多。然而关于宝宝夜间睡不好,知道原因的家长不到6%,完全不知道原因的比例竟高达到23%。
1岁以下的宝宝由于各方面发育还不成熟,很多时候不能像大孩子一样一觉到天亮,而家长对宝宝睡眠方面的知识又并不了解,所以催生了很多所谓网络高价“睡眠训练”班。
宝宝的睡眠到底需要“训练”不呢?
从宝宝的角度来说,睡眠对于宝宝的整个生长发育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睡眠能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让宝宝有良好的情绪,促进家庭的和谐,而睡眠不好的宝宝的家庭,由于全家长期休息不好,整个氛围都会非常紧张。因此,如果通过干预/训练能让宝宝睡得更好,那也是一件好事。
想要宝宝拥有良好的睡眠,家长们需要做些什么呢?报“训练班”吗?其实,对于绝大多数宝宝而言,只要家长做好以下几点,宝宝的睡眠就不会太差:
1了解不同年龄段宝宝的睡眠规律
了解宝宝的睡眠规律,会让我们在面对宝宝睡眠情况时不过度恐慌,能够根据宝宝的月龄进行具体分析。
0-3个月的宝宝:新生儿时期宝宝刚离开子宫,还未形成昼夜节律,睡眠缺乏规律,随年龄增长,连续睡眠时间延长,但每日总量减少。这个时期的睡眠比较脆弱,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惊跳反射、肠绞痛、胀气、白天刺激过度等均会打扰宝宝的睡眠。
3-6个月的宝宝:随着神经系统、胃肠道等发育的逐渐成熟,已经开始有昼夜节律,白天玩得更多,夜间睡得更多,夜间连续睡眠时间也逐渐延长,然而这个年龄段仍有不少宝宝是要夜醒的,大运动(翻身)发育、神经系统发育(睡眠模式的改变)、夜奶,均会让宝宝醒来。
6-12个月的宝宝,随着各系统发育的进一步成熟,大部分宝宝已经形成了比较好的作息规律,也能睡整晚,但仍有部分宝宝夜间会醒来1-2次,特别是8-9个月的时候,大运动发育(爬行)、出牙、分离焦虑等,均会导致宝宝夜醒。
2给宝宝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睡眠环境是家长能注意到但又经常忽略的一个方面,良好的睡眠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适宜的床上用品,合适的穿衣,亮度等等。在这里以表格说明。
3培养良好的睡眠流程
睡眠流程的培养是宝宝形成良好睡眠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块的顺利建立能培养宝宝自主入睡的能力,也会让宝宝更有安全感。
睡眠流程可以从小养成,对于小婴儿来讲,入睡前1小时洗澡、抚触、换睡衣/尿不湿、喂奶、调暗灯光、轻哼催眠曲等一系列固定的流程都是比较好的方法,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再增加刷牙、看睡前绘本、讲睡前故事等环节,让宝宝知道做了这些固定流程之后,我就该睡觉了。
需要注意的是,睡眠流程的长短、内容家长可以根据宝宝自己的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宝宝每晚看了绘本之后特别兴奋,反而没有了睡意,就建议把这个环节取消。
4培养宝宝良好的入睡习惯
这里讲的入睡习惯是宝宝的入睡方式,建议从小培养宝宝在床上而不是臂弯上或者含着乳头睡觉的能力,习惯奶睡或者抱睡的宝宝,通常在夜间醒后会更容易哭闹,不能自主入睡,需要大人辅助才能再次睡着。保证宝宝在入睡前吃饱,做好睡眠流程之后,可以通过在床上拍睡,嘴里发白噪音等方式,逐渐尝试让宝宝自主入睡,这样宝宝半夜醒来之后,可能翻个身就又睡过去了,而不会再来找妈妈的乳房。
5儿保儿科随访,找出影响宝宝睡眠的其他因素
刚才我们已经有说到,小年龄段的宝宝因为发育的原因,是经常容易醒的,但是如果醒得太频繁,影响了宝宝的生长发育,就要找原因,除了上面描述的各年龄段常见的原因之外,睡得差的宝宝通常还会有其他因素,比如气质(难养型)、过敏、食物不耐受、严重的皮疹、鼻炎等等,而这些,就需要把宝宝带到医生那里,让医生仔细检查,共同寻找原因了。
总之,1岁以下的宝宝由于发育不成熟的原因,会经常出现夜醒的情况,但是夜醒不代表有问题,不代表宝宝需要做“睡眠训练”,因为气质等原因,每个宝宝的睡眠都有自己的特点,监测生长发育很重要,如果出现睡眠问题,需及时与医生沟通,没有哪一种睡眠方法适合所有宝宝,也不是所有的宝贝都能一次解决问题,宝宝的安睡需要家长和医生共同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