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朋友跟我诉苦,说他们家孩子(4岁多)一吃饭就满头大汗,一顿饭下来,衣服全打湿了;稍微动一哈,便是“以汗洗头”,隔三差五就感冒,咳嗽……
这种出汗到底正不正常?
讲解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出汗是咋个回事?
正常的流汗是人体温度的调节器,当体温偏高时,肌肤毛孔打开,出汗的同时会顺势把热带出去,当体温较低的时,毛孔自然会闭合,防止身体热气外泄……
所以适当流汗是正常的,毕竟人家散热,排湿,调畅气血嘛.
那非正常的流汗到底是个啥?
非正常流汗有“自汗”和“盗汗”之分
所谓的“自汗”就是白天醒着,开着空调(26℃以内),在安静状态下(没动,没说话,也没吃东西),全身或局部就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
还有一种就是孩子睡着时,闭着眼睛,这个汗自己偷偷跑出来,但只要孩子一醒,这个汗就收住了,不流了,这种偷偷摸摸流出的汗,中医称为“盗汗”。
最为常见的就是小儿刚入睡,便满头大汗,出头汗。
这种情况打不打紧呢?
《幼科发挥·诸汗》记载:“汗者心之液也。头汗不必治。
小儿纯阳之体,头者诸阳之会,心属火,头汗者,炎上之象也,故头汗者,乃清阳发越之象,不必治也。”
意思是说“小朋友头上出汗(30分钟以内能收住的)是正常的,证明孩子阳气足足的,不用治” !!
为什么小儿特能流汗呢?而且还是头部呢?
如果把人体看做一个城池,人体皮肤就像一道城门,中医概念里的卫气(卫阳)就像防卫兵。
它们能抵抗外邪,负责毛孔开阖,毛孔开(汗流),毛孔闭(汗止)。
白天卫气(卫阳)在城门(皮肤)工作,到了晚上,它们就要回到身体里,如果孩子本来就是阴虚内热的体质,当卫气(属阳)这股热能也回到体内,就会让身体里热上加热,这种热会蒸发体内津液---而出汗。
再加上头是诸阳之汇,小朋友又是纯阳之体,阳气足,所以头部最易蒸津出汗。
自汗就更容易理解了,防卫兵(卫气)虚弱不固,看守松懈,不能严防死守城门,身体里的津液,汗,就被偷偷溜到城门外了。
掌握了城池的布防之后,怎么守住城池(固汗)?
了解敌情(汗证有三种情况),方能百战不殆~
第一种:白天晚上都出汗,每天都是“汗宝宝”
天天都是湿漉漉,汗津津的,稍微一活动(吃个饭,散个步)就像刚洗过澡一样,睡着了头部、肩背部也出汗,一整晚都在出汗,家长疲惫不堪,一会又去摸一摸,换衣服,更有甚者,早上枕头都是水……小脸蛋也没光泽,舌质淡,苔薄白。
这种就是肺卫不固呗,城门卫兵不足,气不能固涩汗,气虚,气不足。肺卫不固,比如刚刚提到的那个小朋友,容易感冒,容易咳嗽,平时就防卫松懈啊,所以动一动就汗出。
守城之法:益气固表呗,玉屏风散+牡蛎散加减(也可以选用玉屏风口服液或者颗粒)便可守好城门。
第二种:白天出汗,汗凉凉的,微寒
白天出汗,一身都是汗,汗出来皮肤摸起来凉凉的,微寒,也有盗汗,有时还怕风,精气神不足,饭量也不好,舌质淡红,苔薄白。
这种就是刚被别人攻打过城池(病后),外面防守不严密,里面粮草后备不足,可谓内外夹击,所以汗出遍身,微寒怕风,所以胃口不佳,精神不足。
守城之法: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黄芪、浮小麦、煅牡蛎)加减,补气,益气,养血……内外调动起来即可守住。
第三种:偷偷摸摸的出汗,出汗量大
偷偷出汗为主,也常常自汗,瘦不拉几不长肉,出汗两大,精神不振,心烦,睡眠不好,爱哭闹,哭声无力,口干,手板心脚板心热乎乎的,口唇淡红,舌质淡,苔少或见剥苔。
这种情况小朋友体弱多病的,病程偏长,或者敌人太过强大,一下子就被击中了,还没有修整过来,气虚不能敛阴,阴虚易生内热,把津液蒸出来了,汗多,手足心热,汗血同源,汗为心之血,整个城池的中心供给不够,心烦,睡不着。
守城之法:益气养阴,生脉散加减(人参或党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成药生脉饮也可以。
如果只是天气热,运动后出汗的话,想要守住城池的话,很简单!!干一碗“乌梅汤”就搞定~~
❂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
❂ 毕竟每个孩子的体质有所不同
❂ 具体情况,需医生辩证看待,切不可一概而论。